思政部(系)考察组赴湖北高校学习考察报告
2014
年9
月14
日
至19日,以思政部(系)副主任薛金莲为领队的学习考察组一行6人,到湖北高校学习考察。学习考察组围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教学管理和本科合格评估等问题开展了学习考察。
学习考察组一行在湖北先后考察了黄冈师范学院、湖北理工学院,参观了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武昌起义纪念馆。
一、考察院校基本情况
1、黄冈师范学院
黄冈师范学院创建于1905年,199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本科层次的“黄冈师范学院”;2011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独立开展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学校现已发展成为涉及理、工、农、经、文、法、教、管、艺等九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形成了硕士研究生、本科、专科三种办学层次。学校由南区、北区、西区三个校区组成,占地面积2000余亩,建筑面积近70万平方米。学校面向全国27个省市招生,全日制在校学生17000余人。
黄冈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设有思想政治教育系、政治学与行政学系和法学系,主要承担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及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有教师54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6人;博士研究生12人,国务院津贴专家1人,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1人,湖北省跨世纪学术骨干1人。建有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中心;近年来,教师共获国家社科基金2项,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2项,省社科基金项目4项,省级人文基地和省教育厅项目26项。
2、湖北理工学院
湖北理工学院1975年建校,2004年升格为本科学院;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湖北理工学院。学校是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结合,工、理、经、管、医、文、教、艺等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占地面积2189亩,全日制在校学生16000余人。
湖北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主要承担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设有马克思主义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史四个教研室。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图书资料室藏书1万余册,报纸、期刊100余种。有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教师36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1,副研究员1人;博士研究生8人。建有重点研究基地公共文化服务研究中心;近年来,教师共获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教育厅项目4项。
二、考察院校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1、注重平台建设
在办学过程中,湖北高校十分注重平台建设,以各类平台为抓手,狠抓教学科研科水平的提升。黄冈师范学院是湖北省世界政治与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单位,湖北省经济学会、湖北省政治学会、湖北省伦理学会、湖北省逻辑学会常务理事单位,黄冈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单位等,建设有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建设有省级精品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设有“博士教授论坛”;湖北理工学院建有重点研究基地:公共文化服务研究中心,建设有省级精品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黄冈师范学院学院以重视学生表达、写作、思辨、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传统,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为此,制定了“宽口径、厚基础、广知识、重实用”的课程体系,形成了“课内学习平台﹢网络学习平台﹢实务培训平台﹢科研训练平台”相结合的“四平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了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之以观看录像、辨论比赛、参观考察、演讲比赛、主题征文相结合的一主五辅的思政课教学模式。
2、注重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湖北武汉是辛亥革命的摇篮,大别山是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十分丰富。我们考察学习的高校,他们基本都是立足于湖北现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教育和实践教学活动,特色鲜明,有声有色。
湖北高校深入挖掘和研究红色资源,把课堂“搬进”红色文化基地,开展形象直观的展示教学。黄冈师范学院将县红安、黄麻起义与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和鄂黄长江大桥展示馆;湖北理工学院将武昌起义纪念馆、黄石湘鄂赣革命烈士陵园、龙港革命旧址等作为教学基地,积极探索利用红色资源教育教学的规律,让师生不断提升理论素养,让大学生在得到实践锻炼的同时,又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3、注重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
以重视学生表达、写作、思辨、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传统,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为此,黄冈师范学院制定了“宽口径、厚基础、广知识、重实用”的课程体系,形成了“课内学习平台﹢网络学习平台﹢实务培训平台﹢科研训练平台”相结合的“四平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了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之以观看录像、辩论比赛、参观考察、演讲比赛、主题征文相结合的一主五辅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开展了“模拟法庭”、“送法下乡”、“重温历史”等一系列校内精品学生文化活动;成立了大学生科研创作活动小组,培养本科生科研助手,办有《思流》刊物,着重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形成了学生考研、考公务员及选调生的两大就业品牌。
在教学中开展并加强实践性活动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形式,也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环节。湖北理工学院以红色记忆PPT竞赛、“感动中国人物”展板制作展览、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导读、辩论演讲、模拟法庭等为载体,深入实际,开展实践教学,帮助大学生运用理论观点去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大学生的认识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大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理论学习知识。
4、注重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
湖北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校园网络为平台,与计算机学院联合开发了《形势与政策》课网络选课系统,除已申报成功的精品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重点课程进行建设,并且全部建立了课程网,积累了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以计算机公共机房为平台,购置了一台服务器,与计算机学院联合开发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网考系统,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网上考试,机器阅卷。
三、考察学习的几点体会和启示
1、规范管理:搞好专业建设的基础
科学、规范教学管理制度是实施教学与管理的基本依据,也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规范的首要问题是建立健全教学规章制度、教学运行机制、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做到有章可循。规范的根本问题一是教学运行过程的严谨、有序,能有效落实管理制度,做到依章执行;二是能及时形成教学运行过程材料并实现有效存档;三是及时进行工作反思。
针对我部(系)而言,规范管理一要夯实教学运行过程管理,严格落实各项管理规范,优化教学运行过程,提升教学育人效率;二要提升档案意识,加强运行过程档案的及时形成和保存工作;三要加大反思力度,及时回头看,添补缺失,总结经验。
2、彰显特色:提升教学质量的核心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任务和永恒主题。特色是高等学校独特个性的鲜明体现,是持续发展的关键。新建本科院校提升综合实力必须在凝炼特色上下功夫,特色的凝炼源于专业的建设,源于历史的沉淀,源于学校的精神风貌,源于对办学理念的孜孜不倦的探索和践行。
针对我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而言,培育和凝炼特色要紧密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和区域资源优势,一是立足吕梁,积极开发和利用吕梁红色文化资源、吕梁精神等宝贵财富,加强专业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努力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地域文化特色;二是抓住我省打造于成龙廉政文化教育基的历史机遇,争取成立“于成龙廉政文化研究中心”组建团队深入挖掘研究于成龙廉政思想,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影响力;三是进一步创新载体,着力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色平台,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为基础,搭建实践平台,拓展形成一批优质展演项目,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色平台。
3、创新思维:推进教学改革的前提
态度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推进教学改革的主力是教师,前提是思想观念的解放。教育工作者总是用旧的思维方式理解和运用新观念、新政策、新方法,教育改革思路和措施必定不会取得理想的成效,甚至南辕北辙。推进教学改革只有在教育者确立了科学化、现代化思维方式,才能真正地接受新思想、新观点,才能真正理解先进教育理念、内容,切实有效运用方法和手段,推进教育发展,提升教育质量,推进教育方式的整合、变革和转型。
针对我校而言,当前推进教学改革一是要广大师生真正理解实施“四大板块,八个项目”和“课程多元化考核”目的和意义;二是要结合专业和课程实际,创新思路,推进“四大板块,八个项目”和“课程多元化考核”的实施,避免不同专业在实施“四大板块,八个项目”和“课程多元化考核”过程中高度相似的同质化现象。